top of page

EP.36太陽之子的公民電廠之路

主持人: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 秘書長 高茹萍

共同主持人: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 副理事長 張雅惇


本集來賓:

新香蘭長老教會  牧師  Sakinu.Tepiq(戴明雄)


所有頻道位置:


TRENA散步陪你聊 - 新香蘭教會Sakinu.Tepiq(戴明雄牧師)從公民電廠談部落產業發展

 

1.    請分享一個你印象最深刻的綠能鬼故事(謠言)?


對於原住民部落來說,再生能源似乎是遙不可及的夢想。過去,原住民似乎常處於被支配的處境,被迫接受核廢料。即便在日後,原住民也只能透過抗爭來反對這樣的安排,但仍無法將蘭嶼的核廢料移走。就算有意移走,也會涉及其他原住民部落,造成部落之間的分裂與對立,這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。

 

到目前為止,對再生能源的發展,原住民持觀望的態度,但它其實是很好的機會和資源。原住民是太陽的子民,卻沒有真正享受到太陽賜予的禮物,排灣族的皮膚曬得比較黑,卻沒有因為太陽能光電經濟而獲益。談到所謂的「公平正義」,部落似乎是被剝削的一群,且是這個議題的犧牲者。

 

2.    Sakinu牧師的教會及部落總是命運乖舛,是否介紹一下新香蘭部落(拉勞蘭)及教會?

 

希望地方創生、產業發展、社區營造、青年返鄉,所以發起部落共同參與。讓長者看到部落文化的復興、傳承,引發部落對相關的計畫的熱誠。部落已經很久沒有種小米,原本只是想復育小米,沒想到引起台灣社會對小米和紅藜的共鳴,小米收購價格從每公斤35元,到現在每公斤250元,我們並沒有使用生物科技的方式,而是使用單純的做法增加附加價值,連結到淨零、和綠能的議題,希望在製程上能符合相關規範,所以開始嘗試在部落裡搭建太陽能系統,包括用電量比較大的小米工坊餐廳(3kW)、老人文化健康站以及獵人學校,自發自用、支援冷氣及大烤箱,有效降低電費。部落的紅藜應用在餐廳裡,很多消費者訂購,包括甜點、飲品等,部落也因此變得很有名。

 

3.   牧師很想推動公民電廠,對於部落公民電廠的經驗及未來的想法?

 

有了初步推動小米與光電的經驗,我們在荒田復育小米,並促成綠能小米產業鏈的發展。事實上,部落的屋頂就像是一片「光電田」,類似小米產銷班的模式。透過向政府爭取補助,將小米田的概念複製到「光電田」,轉化為部落的公民電廠與電力合作社,這樣的方式能夠鋪設出非常可觀的發電量。若儲能、賣電,結合排灣族太陽子民的意象,將會成為部落的新興產業。


4.   希望原民會、經濟部或是地方政府,在哪些部分可以協助原住民? (25:19)


從政策角度來看,政府的重點較多放在支持廠商,而並非以原住民的權益為出發點,尤其是否讓原住民主導再生能源發展。畢竟,許多再生能源,特別是地熱,存在於原住民的部落中。因此,政府應更積極地推動,成立由原住民自主經營的公民電廠,政府可以提供資金、組建維運團隊,作一個示範,讓部落真正感受到這些資源是屬於他們的。當部落成員意識到這些資源與他們相關時,才會更積極的去保護這些資源,讓原住民真正參與、為原住民的權益設想,這才是良性的發展。

 
 
 

Comments


T:02-23700930

F:02-23702548

  • facebook
  • facebook

©2018 by TRENA.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.com

bottom of page